留言后台里,不少人关注“主动脉瓣狭窄”话题,尤其在“家有一老”的朋友们中,能引起共鸣,今天,心内科主任孙志奇与大家一起聊聊主动脉瓣狭窄。
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膜发生狭窄时,心脏的血液流动受阻,心脏向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致使患者的心、脑及全身各脏器出现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主动脉瓣狭窄会有什么后果?
胸闷、气喘、胸口痛、头晕、晕厥,严重时会导致心衰或猝死。
流行病学显示,75岁以上人群中,超过1/8患有中重度心脏瓣膜病,这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出现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者,若不治疗,一半以上患者会在出现症状后2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比部分癌症更差。
主动脉瓣狭窄如何治疗呢?
过去,治疗主动脉瓣膜狭窄,需外科开胸手术,且心脏需停跳,血液循环和呼吸依靠医疗设备维持,手术复杂且风险较高。
如今,TAVR也称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无需开胸,心脏不需停跳,仅用一根导管,从股动脉通路,沿血管将人工瓣膜送达病变瓣膜部位,释放人工瓣膜,替换病变的主动脉瓣,恢复心脏功能。
老年人一般都身体情况不佳,并存多种疾病,对于开胸这样的外科手术来说,风险极大,TAVR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答案很肯定,可以。
TAVR的优势十分显著,它具有更低的感染几率,更小的身体损伤,更短的住院时间,更短的恢复时间,更快的正常生活的特点。
现已成为目前外科手术高危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替代治疗以及外科手术禁忌症患者的首选治疗。
手术过程是什么样的?
首先,麻醉师会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医生会通过静脉给患者注射一些药物,防止血栓形成。
随后,医生在患者股动脉开一个6毫米的小切口,建立血管通路,在超声心动的引导下,导管缓缓到达主动脉瓣膜区域。
术中,麻醉师全程监测患者的血压、心功能和心率等身体的变化,确定人工瓣膜就位后,医生将其释放到原有病变瓣膜位置,替换其工作,随即,可看到鲜红的血液恢复循环,心脏再次有力地跳动起来,手术成功完成。
TAVR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1. 遵医嘱定期复查
2. 坚持规律用药
3. 心功能自我监管
4. 健康生活与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