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医生,是我年少时全部的梦想。从医25年来,这个梦想成了我不忘初心的全部动力,让我矢志不渝地践行着医生的职业和操守。
疫情来势凶猛,作为第一批队员,我义无反顾地站在了防疫一线。六次奔赴一线战场,坚守发热门诊。累不累,当然累。但面对全身心信赖和支持我们的患者,我愿用毕生所学,捍卫这座城市,这里的百姓,这一方健康。我常常对年轻的医生说: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当有人因你而获救,你所收获的不仅是一种惊喜和满足,更有对生命的感悟与力量。
我是一名医生,我是杨冬梅。
23年后,我终于成了自己想成为的医生的样子。
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我们注定了在疫情到来时,冲锋在前,直面险境。非典、甲流、新冠,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历了诸多想象不到的挑战。
带一支抗疫经验为零,多为外科医生的队伍,我带着压力和责任重返“抗疫”战场。短暂的实践学习,我和队员们迅速调整好状态进入角色,高效地完成了繁重的抗疫防疫任务,14天昼夜不眠的坚守,展现了一名医生扶危度厄的医者担当,更体现了总院医生的战斗力、凝聚力、执行力。
我是一名医生,我是李丽。
临床医生+感染监控医生,就是我从业20年的全部经历。
抗击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我曾两次受委派前往防疫最前线牡丹江进行支援。作为感控专家组一员,我与各位专家一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紧急制定管理制度和流程,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战绩。在我20年的职业生涯里,没有哪一刻,像此时,让我对“医生”,对自己的职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自豪。
我是铁人的后代,是油田总医院抗疫团队中的一个兵。
我是一名医生,我是孙薇。
疫情就是命令,油田总医院以最快速度建立起了大庆市第一家“新冠”核酸检测初筛实验室,全面开展相关检测工作。
作为检验医学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我临危受命于抗疫前线,迅速抽调精尖人才和党员加入核酸战队。承担起了疫情初期和中期,大庆地区90%以上的核酸筛查任务。
无数个日夜里,我深为能选择成为一名检验医生而感到自豪,看着与我一同负重前行,默默奉献的同事,更为能选择成为总院的一个兵而感到骄傲。从医28载漫漫征途,我庆幸自己不负使命和担当。
我是一名医生,我是张丽娜。
时光飞逝,我在急诊度过了27个春秋。记得学医时,老师给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医德和行医行为规范,自此,铭记于心。
急诊岗位特殊,不分寒暑,不计日夜,时刻让我与濒危的生命相遇,总能看到我和其他急诊医生在与时间赛跑。“医生”就像一声号角,每当患者如此呼唤我,“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便会涌上心头。
我常说,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患者心中就有多重。每当听到一声感谢,看到一个笑容,我的内心便充满幸福,这是医生这个职业给予兢兢业业的我最好的馈赠。
我是一名医生,我是张世清。
“救死扶伤”的理想,让我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新冠肺炎爆发,总院重症医学科精干力量倾巢出动,支援定点医院。我临危受命暂代重症医学科主任一职,和其他非专业医生组建临时重症医疗队。一边是疫情防控,一边是危急重症救治,我和同事们扛着问题和压力,为这支临时重症医疗队正了名。
每当听到微弱的生命呼唤医生,“救死扶伤”这四个字,便在我的胸膛里熊熊燃烧,这是20多年从医岁月给予我的礼物,也是对我年少时理想的肯定和褒奖。
我是一名医生,我是张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