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之遥,他作为中国第13批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队员,为异国患者做超声检查。疫情期间,他分享大庆抗疫经验,为他乡担当防疫之责。
他,就是大庆油田总医院超声物理诊断科副主任医师张镔。记者微信采访张镔,追寻他援非抗疫的故事。
节省时间留给患者
去年11月16日,中国第13批援助利比里亚医疗队出发。经过多次转机,跨越1.3万多公里,在位于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梅苏拉多角和布什罗德岛上开始为期384天的医疗援外工作。
JFK医院欢迎仪式结束后,张镔和队员们顺利通过利比里亚卫生医务官的面试提问,获得医疗许可。
张镔的日记中,写下“海外游子”动情的一笔:我喜欢太阳升起的时候,因为可以开始工作了,一天的忙碌可以抵消对家人、女儿和同事好友的思念。
在当地医生的心目中,超声是非常快捷准确,而且相对便宜的检查项目。而在当地百姓心中,中国医生的超声技术是顶尖的。作为医院最繁忙的辅助科室,超声科检查高峰时每天患者多达50人次左右。午休成了张镔的奢望。为多给几名患者做检查,他工作时尽量不喝水,以免上厕所耽误时间。还忙不过来,就干脆省掉了午饭,时间一长,张镔渐渐习惯了一日两餐。
每每看到当地患者那透着渴望和信任的眼神,听到他们道一声刚刚学会的汉语“谢谢”时,张镔都心暖感动。
大庆抗疫经验赢得点赞
得知中国发布疫情消息,JFK医院多位曾在武汉留学的医生第一时间找张镔询问情况。张镔也为已多次遭受埃博拉等疫情冲击的利比里亚担心起来。
2月初,新冠疫情登陆非洲大地。3月下旬,利比里亚政府下达封城令。
张镔每天都关注大庆油田总医院的超声科工作群,细心研究国家和省卫健委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防控方案、现场消毒技术指南。与在中国留学过的3名当地医生合作,将诊疗方案翻译成英文,转发给当地医护人员。他还把大庆油田总医院自制的相关视频第一时间转发给影像中心医务官及医务人员,共同学习防护知识。和中国第13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员提出包括设置发热门诊、优化门诊就诊流程、加强医务人员防护等防疫建议,其中就包括张镔的13份抗疫经验材料。JFK医院综合采纳了部分建议,加大院内测温力度,禁止发热患者进入诊疗楼,有效防止了院内医护人员感染。
“蒸笼”下的坚守
截至5月10日22时,利比里亚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211例,死亡20例,治愈85例。
实施管控措施后,患者要到指定的军队医院确诊没有问题后,才能到JFK医院就诊。JFK医院病房、门诊、影像中心、妇产科中心先后停诊,只保留急诊科正常开诊。影像中心超声检查提前预约,完成核酸检测后,定时定点集中给病人检查。每周张镔外出急诊一两天,队友们都要细心帮他检查从国内邮来的防护装备。JFK医院影像中心原来有两位医生,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放射科医生3月中旬回国,张镔自此独守“阵地”。
利比里亚百姓不富裕,钱攒了很久才来就医,做超声检查要比中国多很多项,疑难病症很常见,诊断一个患者,往往需要30分钟以上时间。30多摄氏度的高温,再穿上防护服,人就像进了蒸锅。
这样的坚持和坚守,张镔早已习以为常。5月10日是张镔43岁的生日,医疗队厨师特意给他蒸了一碗鸡蛋羹,用番茄酱写下“生日快乐”,还特意给他加了个鸡腿。
张镔告诉记者,疫情之下他也担心,只是他总是激励自己:“我是中国的医生,我是大庆的医生。” (沈艳茹本报记者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