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总医院
  
【关注】风雨兼程二十载 平凡大爱铸真情
——记大庆油田总医院急诊科
  2015/1/5
复制链接      ] 【打印】【关闭
   
 

二十年风雨春秋,急诊科的“绿衣”天使们,以365乘以24的坚守,昼夜点缀着急救绿色通道,用高尚的医德、良好的情操、精湛的技术,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大庆油田总医院急诊科始建于1994年,大庆市医学重点学科,是全市建设最早、专业技术力量最雄厚的急诊专业学科。

三位一体,救死扶伤的“领跑者”

上世纪80年代,当急诊医学概念刚刚创建之初,急诊工作是由其他相关专业医务人员轮流承担。但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经济的发展,急、危、重患者群日益激增,建立一支专业、系统、完备的急诊队伍,已显得时不我待。1994年,院党委通过精心策划、细致论证,总院急诊科正式成立。二十年来,急诊科在“时间就是生命”的创科理念引领下,综合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并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诊疗模式,使无数垂危的生命得以挽回。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急诊重症监护组成的急、危、重救治模式。所有急、危、重患者,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的身体状况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第一块一旦倒下,后果不堪设想。“三位一体”所能达到的治疗效果,就是最大限度压缩抢救时间,牢牢稳住“第一块”。按照这种模式,急诊科扼守生命前沿,每天都会处于紧张有序、有条不紊的工作常态。生死关头,无数次死神就这样望而却步:中毒、外伤、基础病发作患者紧急送达……“绿色通道”直接推进抢救室……立即组织洗胃、吸痰、气管插管、补液、升压、除颤等相应抢救……患者呼吸顺畅,逐渐苏醒,心律、血压、血氧恢复正常,进入急诊监护病房或分诊至相应科室做进一步治疗……如同奏出生命的交响曲。

我们无法用一件事来概括这里的惊心动魄,因为作为全院唯一一个每天都会发生抢救的科室,惊心动魄却习以为常。但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正是怀着这种平常心,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作为一条铁律,并升华为科室的主人翁意识和思想境界,迸发出了强大的,持久的战斗力。仅2014, 急诊科共完成年急诊量11.8万人次,院前急救4000余人次,抢救危、重症病人60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95%以上,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急诊治疗及护理工作,向医院及油城人民交付了满意的答卷。

时刻备战,突发事件的“排头兵”

急诊病例,有其独特的复杂性与不可预见性,急诊科医生,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会送来一个什么样的患者,自己会应对什么样的情况。尤其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对医务人员的反应力、判断力、适应力更是巨大的考验。基于这点,二十年来,总院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在苦练急救硬功的同时,不忘锤炼心理内功,并制定了多项应急抢救预案,真正做到来者不惧,来而不乱,以敢打敢拼、冲在最前的精神风貌,保障着人民的健康。

2003年,是让所有中国人为之难忘的一年。一天,一名从疫区归来的高热不退患者被送入急诊科,自述与非典病人有过长时间接触史,所有指标都指向了那个恐怖的词语——SARS。得知情况的当天,院党委立即指示:急诊科临时改为发热门诊,所有当天接触过患者的医务人员,就地隔离。据当时的医务人员回忆:人非圣贤,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恐惧。有的年轻护士偷偷落泪。谁没有妻儿老小?谁不珍视生命的可贵?这是人之常情。但经过短暂的心理调整后,大家有了迅速的转变,就是坦然接受,因为医生的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那是大庆第一例非典疑似病例,紧接着又收治了多名高烧发热患者……后来的日子,他们终身难忘:高压的工作负荷,隔几天就会有人病倒;多层隔离服,如蒸桑拿般让人喘不过气来;患者的病情变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医务人员的心。就在这时,科室团结友爱、长期积淀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得到了彰显,许多人主动进入隔离区与同事共患难,大家互相鼓舞,共度难关。终于,在共同努力下,所有患者都得到了治愈,均康复出院。急诊科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了崇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信仰,得到了医院与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多年来,为保证迅速、及时、准确、高效的应对突发事件,全科医务人员24小时保持通讯设备畅通,接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验。2005年大庆突发地震,当住院患者向避难场所有序撤离时,急诊科仍留守门诊,随时准备应对突发事故;2013年,大庆重特大交通事故,全科人员在没有召集的情况下迅速赶回科里集合,67名危重伤员除一名老人伤重不治外均平稳收入病房;2014年国庆节前日“新玛特”商场群体性伤人事件,急诊科高效、优质的完成了院前急救工作,使受伤群众及时得到了救治,现已全部出院。他们用行动向社会展示了总院急诊队伍的强大战斗力,赢得了患者和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生命所系,爱无差等的“守护神”

在急诊科,所接触的患者群将面对全市的各个阶层——既有可能是突发疾病的企业家,也有可能是醉卧街头的流浪汉。但他们所做的,正如刚踏入医学殿堂所喊出的希波拉底誓言一样“无论他出自何处,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其谋幸福”。一位医务人员曾这样形容他们的工作:“很遗憾,我不能保证所有送到这里的患者都被救活,但我可以保证他们都会享受到公平的医疗待遇,做到一视同仁。”

工作中,要接触不少危险人群,其中醉酒者最多,不少医护人员在处置时,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无意识的“拳打脚踢”,受了伤,仍不能停下手边工作,当救治完成,家属怀着歉意表示会补偿时,他们总会摇着头说没关系。急诊科还经常会收到一些社会上的“三无”人员。他们往往蓬头垢面,甚至身体出现溃烂恶臭不已。这些画面让常人想想就会阵阵作呕,更难想象,急诊科里在家被捧为掌上明珠的年轻护士,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医生,是如何一条条掏出患者伤口中的蛆虫?如何近距离做清洗、消毒、包扎处理?他们看到的,只有这些人生存的权利和生命的价值。这些得到救治的人员,有的康复后沉默的离开;有的将人生最后一站留在了医院。但他们都应感受到了人间的冷暖与天使的真爱。

二十年光阴荏苒,总院急诊科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实、从实到优的奋斗历程,也经历了医患关系从信任到崩塌,再到重建的坎坷。这个集体每天与时间赛跑,与死神鏖战;他们24小时守候患者,用仁心仁术关爱生命,呵护健康;他们时常会被躁动的患者打骂,时常被人误解,时常感到心里委屈,但始终任劳任怨,不想离开这里,因为每当一个鲜活的生命被从死亡线上拯救回来时,他们就感到一切都值了。

“仁者,爱人”。人民是油城和谐稳定的基础,更是实现油田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总院急诊科,愿在新时代、新时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他们会在二十年积淀的丰富底蕴和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出发,再度点燃干事创业的激情和信心,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关注】扎根基层 守护生命 下一篇:孙长玉、王显平赞双标 岗上送温暖
  医院导航|联系方式|技术支持||黑ICP备05009667|庆公网安备2306010183号   黑公网安备 23060202000030号
  所属单位: 铁人医院 南区医院 四厂医院 脑血管医院 版权所有:大庆油田总医院